说真的,这件事我最近在刷手机的时候还真碰见了,挺扎心的。先说说宓泽吧,山东淄博人,才三十来岁,结果人去了凉山支教,最后连命都搭进去了。你说她原来在写字楼上班,工资稳定,还能天天点外卖的那种,突然就因为看了个支教视频,第二天就把辞职信拍老板桌上了,家里人还琢磨着估计玩玩,过几个月就回家,谁知道她直接扎山里扎了八年,杳无音信。
她去的是美姑县,说句实话,那地方我都没听过,海拔两千多米,山路十八弯,别说互联网,吃个饱饭都难。宓泽又不是师范毕业的,硬生生啃下来彝语证,天天和学生们搅一堆,搞得跟自家娃似的。她发明了个“奖品经济学”,小孩考好了给铅笔,背课文奖励糖,班里小孩都馋着她的奖。有人说她傻吧,大城市不待,偏去那破地方。可看她补鞋的劲头、攒着工资给娃买文具,谁的心能不揪着呢?
那双鞋就别提了。轮胎皮垫底,鞋头都快开花了,前后补了五次。同事劝她换新的,她回一句:“修车的钱都能买五十本作业本了。”你说这是真傻还是心疼孩子?那鞋子踩过两千多公里山路,就像咱小时候家里老鞋,穿到都能看见脚指头。她还冒雨翻山,去找辍学娃,最后俩人坐地上哭成一团。村里人说她鞋底沾的泥都是希望,说实话,这话我听着比电视剧还煽情。
说起遗物,最让人绷不住的是那张清单。上面写着带哪个娃看火把节,教班里唱彝语歌曲,哪位考38分的单独补课。孩子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补上“已完成”,但她承诺陪娃过节这事,永远搁那了。每月补贴两千八,能有一半都花在学生身上,自己剩下的也就够应付停电塌方啥的。家里寄来的东西,她都换成文具,父亲住院她也只说假期回家,这承诺最后成了遗憾。
她走了,乡里人破了“非亲不送葬”的规矩,举着火把满山路送她,孩子写信跟她说“老师,你变成星星了吗?”其实这些感动背后,还是有点儿寒心。三年十一起事故的盘山路没护栏,支教老师连保险都没有,医疗全靠大家捐钱,八年下来还是“临时工”,说句东北话,就是“干了全活,没享着好处”。
有人觉得她傻,她那份傻劲,硬是让二十来个辍学娃重回课堂,班里成绩也翻了一倍。她走后一下子二十多个山东青年报名接班,她那双鞋,也被收进了博物馆,贴标签说“比限量款还金贵”。但吧,咱们一边流泪一边点赞,可凉山那边老师短缺、安全保障差,还是老样子。宓泽省下的鞋钱,能买二十双新鞋,她却宁愿让自己脚磨破,也要孩子有作业本。换做你,两千多的钱,你舍得花大半给娃买文具吗?
我是真觉得,她补鞋的劲头,比啥“伟大”都实在。那些没做完的事,才是大山里最沉的牵挂。你们看完啥感觉,愿意给支教老师点个赞吗?留言说说呗~
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可靠的配资平台,线上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