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小人到底有多可怕?即便你并非有意得罪他,他也会心怀怨恨,抓住各种机会暗中报复,绝不会轻易放过你。
古时候有一位将军,因为一次吃饭时分肉忘了给车夫,结果那个车夫耿耿于怀,第二天竟然偷偷把他送进了敌军的营地。
这件事还催生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各自为政”。
“各自为政”源自《左传·宣公二年》,是个带贬义的词语,意指各部门各行其是,只按个人或本单位的利益行事,缺乏协调与合作,完全忽视整体大局。
古代打仗前常有提前犒赏士兵的传统,比如发放银钱,或者组织大宴,以此激励士气,让士兵们吃饱喝足、充满干劲去作战。
话说公元前607年,春秋时期战争不断,郑国觊觎宋国,于是向宋国递交了战书。宋国派出了名叫华元的将军为主帅,率军迎战郑国。
那时,周天子的权威虽然日渐衰落,但周朝所建立的礼制制度依然深刻影响着当时及后世。
展开剩余81%比如周礼中关于战争的规矩,极具礼貌和庄重:双方打仗前必须先正式下战书,约定时间和地点,然后公开交战,避免暗算。
若一方投降,另一方不会追击报复,双方使者互访时也受礼遇保障生命安全,这些规矩充分体现了当时崇尚的君子之道,绝非小人行径。
战斗即将开始,华元下令厨师宰了几只羊准备饭菜,厨师将羊肉均匀分给每名士兵,却疏忽了华元的车夫羊斟,未给他分配肉。
羊斟平日里看似不起眼,谁也没想到他是个记仇的小人。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大家都有羊肉吃,唯独他被忽视,自然心生不满。
然而在关乎国家兴亡的大战面前,个人得失本应暂时搁置,士兵更应团结一心。
可羊斟偏偏是个小肚鸡肠的人,没吃到羊肉让他怒火中烧,坚信华元是在故意羞辱他,决心趁机报复。
第二天开战,双方战况胶着。华元命羊斟驾车,自己亲自上阵。羊斟一听,这正是出手报复的好机会,立刻驾车向郑军阵地狂奔。
华元质问羊斟为何背叛,羊斟得意地回答:“昨天分肉是你说了算,不给我;今天驾车我说了算!”说罢,他狠抽马鞭,马车飞速冲进敌军中。
郑军立刻包围了华元,将其俘虏。主帅一落入敌手,宋军迅速溃散,郑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羊斟则趁乱逃脱。
幸亏当时受周礼约束,俘虏将军不轻易被杀。战后宋国花费百辆战车、四百匹良马,才将华元从郑国赎回。
华元回国后,怒不可遏,誓要严惩羊斟的卖国行为。羊斟知道逃不过惩罚,早早逃往鲁国避难。
后人不知他是否还能被重用,但宋国人肯定对他恨之入骨,狠狠骂了他的祖宗十八代。
一碗肉汤引发一场战争的事情,听来荒谬,却深刻说明了在团队合作中,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成败。
每个环节、每个小零件都至关重要,绝不能忽视。
这正是因私害公的典型案例。羊斟并非仅仅是小心眼、计较,他根本缺乏集体意识,对国家兴亡毫无概念,只想着自己被冷落,要让将军为此付出代价。
除了“各自为政”成语,这个故事还衍生出了另一个成语“羊斟惭羹”,羊斟这个名字也因此臭名远扬,永载史册。
小人难防,作为管理者用人时,必须练就火眼金睛,认清谁是忠诚谁是小人,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若无法看清谁是小人,就要把每件事做得严丝合缝,小心翼翼,避免被暗地里作梗,给整体带来毁灭性损失。
春秋时期那种打仗前还要讲礼仪的怪异风气,直到军事奇才孙武出现才告终结。
孙武强调,战争的目的就是赢,手段无所谓,他的军事哲学是“兵者,诡道也”。
到了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在《韩非子·难一》中也明确指出:“战阵之中,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这就是后世所称“兵不厌诈”的源头。
此后战争中,计谋、间谍、叛徒层出不穷,成为常态,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可靠的配资平台,线上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