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从生下来就没体验过匮乏,这导致他对物质没什么概念。对他来说,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用完了伸手再拿。他从来不懂什么叫精打细算,更不懂什么叫生计艰难。一般人写贵公子, 很多会写成穷奢极欲,但是贾宝玉甚至连穷奢极欲的概念也没有, 因为他从来没有过求之不得,没有过被亏欠的心理,所以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来补偿亏欠。
曹雪芹曾经借下等婆子的口吐槽贾宝玉:“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遭(糟)塌(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贵公子的这个特点,李商隐还有一个更雅致的形容:“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①(富平少侯)用金子做成的子弹去打鸟,金弹丢在树林外,也不去捡,但偏偏觉得光洁的井床看着银光闪闪的,新鲜得不得了,格外爱惜。李商隐写的是一个‘‘十三身袭富平侯”的公子哥儿,比贾宝玉还要更阔一点,年纪跟贾宝玉差不多,性格也差不多,都有着迥异于常人的价值观。
物质上的富足,给了宝玉一种豁达之气。“这值什么”是他的口头禅。在“晴雯撕扇”的名场面里,他为了哄晴雯开心,说出了一段名言:
展开剩余43%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顽也可以使的,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响的声儿,就故意的摔了,也可以使的,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这话说得多么豪迈,是因为他把物的价值看得极轻,把人的心意看得极重。而且他不是仅说说的,当晴雯真的拿了扇子来撕, 他还在旁边怂恿道:“响的好!再撕响些。”他还把麝月的扇子抢过来让晴雯撕,让麝月自己到匣子里再去拣扇子,还说出了那句标志性的“什么好东西”,“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这说明,他对外物的态度真是这么无所谓。当然,他是为了哄晴雯开心,但如果是买一把扇子要算计半年的穷小子,再怎么怜香惜玉,只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做不出这样的事。
真正把钱不当钱,应该是贾宝玉这样,觉得“千金”也买不来“一笑”,财物在人的精神愉悦面前,卑微得不值一提。
本文节选自张一南老师的《红楼人物》一书。
发布于:山西省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可靠的配资平台,线上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