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一八事变发生94周年的纪念日子。咱们不妨把时间倒回94年前去看看。
在1931年9月18号那天,日本关东军自己把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一截路轨给炸了,接着就诬陷说这是中国军队干的坏事。随后600多人的日军向东北军7000多人守卫的北大营发起猛烈进攻,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我们需要理清这一段历史当中的几个要点,进行深度的反思:第一,忍让和退让的后果有多严重?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日本关东军的司令部竟然设在沈阳,这不奇怪吗?事实上,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已经军事入侵并局部占领东北二十多年了。这不值得深思吗?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在东北的总兵力仅有1.3万人不到。面对30多万的东北军,为何如此胆大妄为?
这是不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和东北军奉行“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所谓“治国之道”,不断忍让、退让甚至变相投降的结果?是不是日本关东军得寸进尺的结果?
请问,他们的“大谋”在哪里?他们所谓的“大谋”的结果,就是一步一步的忍让和退让,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最终导致我国军民在抗战期间伤亡超过3500万人,间接损失人口5000万。更不用说山河破碎与家破人亡的那些悲惨景象。
第二,面对军事挑衅和侵略,能够奉行“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理念吗?
如果我们在日本第一个士兵踏入中国土地上的那一天就坚决采取的消灭行动,要是当时情况不同,还会有后来咱们国家丢掉大半个国土那样的惨状吗?
现在放眼全球,好多国家还是照着“丛林法则”那一套来行事,特别是美西方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有日本这些国家,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还停留在“丛林法则”盛行的那个时代。扩张与掠夺,就是他们的手段和目标。
面对他们乃至周边国家的挑衅和侵略,我们能奉行所谓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和为贵忍为高”的理念与原则吗?
第三,庞大不等于强大,勇于亮剑的军队,才是强大的军队。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关东军的兵力仅仅1.3万人,那时候,中国东北军可有30多万人,在当时的中国,这支部队的装备是最好的。陆军规模特别大,足足有38个旅;除了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空军有260多架飞机,海军有20多艘军舰,另外还有3个海军陆战大队。就凭这样的实力,要打败日本关东军本来是轻轻松松的事儿。
但就是顾虑这担心那而奉行绥靖主义,还是那句话,自认为“小不忍则乱大谋”,步步忍让和退让,使得日本关东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不断蚕食国土,不断搞事。甚至关东军1928年6月4日在铁路上埋设炸药,炸死了东北军首领张作霖的情况下,东北军居然不敢对关东军出手。如此不断忍让和退让的结果,就是日本关东军实现了“蛇吞象”的目标。
即便是到了九一八事变的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仓库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次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正是由于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7000多人北大营守军被数量只有600多人的日军击溃。
北大营的沦陷,由此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东北三省很快落入日军之手,日军逼近北京城。
6年之后的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这时候的中国没有了退路,被迫开始抗击日军,这样才开始了抗日战争。
但为时晚矣。此时的日本驻华军队数量已经从九一八事变前的1万多人增加到了40万人,七七事变之后快速增长到100多万人,之后随着战场的扩大,总兵力超过260万人。大半个中国落入敌手。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和启发,那就是忍让和退让的结果,最终必定是成千上万倍的损失和被动,甚至可能亡国。对军事挑衅和侵略者的绥靖和纵容,最终会成为国家与民族的巨大悲剧。
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可靠的配资平台,线上股票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